国际蓝莓组织(IBO)在其《2025年度报告》(2025 Report)中对全球蓝莓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。报告预测,该产业将持续增长,相关市场营销不断强化,但行业各方必须应对诸多挑战。“一个重要领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:商业风险加剧,应对环境与劳动力挑战的需求日益迫切,”IBO 主席 Mario Steta 强调指出。
放眼全球蓝莓产业格局,美洲地区依然保持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。报告预测,到2028年,美洲蓝莓产量将超过148万吨,占据全球总产量的近半壁江山。
这一地区的产业动力主要来自美国、秘鲁以及拉丁美洲新兴供应国的共同推动。美国既是生产大国,也是消费重镇,形成了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。
秘鲁则凭借其反季节生产优势,成功填补了北半球蓝莓淡季的市场空白,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与此同时,欧洲、中东和非洲地区虽然绝对产量相对较低,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。预计到2028年,该地区产量将比2020年水平增长近一倍,突破52.8万吨。
摩洛哥、西班牙和东欧地区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力量,其中摩洛哥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,正逐渐成为欧洲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。
亚太地区的蓝莓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扩张。报告预测,到2028年,该地区产量将突破119万吨,中国成为这一增长故事的主要讲述者。
近年来,中国对蓝莓种植面积和生产基础设施进行了持续大规模投资。从山东到云南,从辽宁到贵州,蓝莓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品种改良双管齐下,使得中国蓝莓产业实现了量与质的同步提升。
中国市场的蓝莓消费需求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。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健康意识增强,蓝莓因其丰富的花青素和抗氧化功效而备受消费者青睐。
这种需求增长反过来又刺激了生产的进一步扩大,形成了正向循环。
然而报告也指出,中国的快速增长正面临用地限制等持续增长障碍。随着适宜土地资源日益紧张,未来中国蓝莓产业可能将从面积扩张转向技术驱动,通过提高单产和品质来实现持续发展。
在鲜食蓝莓进口方面,美国以30.5万吨的进口量位居全球榜首,随后是荷兰、德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西班牙和中国。这一排名清晰反映了全球蓝莓消费市场的基本格局。
然而,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正给蓝莓产业带来新的挑战。
美国已宣布对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,这一政策可能对全球蓝莓贸易流向产生深远影响。作为全球最大的蓝莓进口国,美国的政策调整将牵动整个产业的神经。
产业内部分析认为,未来数月内,开拓新市场并制定生产者策略以缓解关税影响,将变得至关重要。这可能导致全球蓝莓供应链的重新配置,一些传统贸易路线可能被迫调整,新的合作机遇也可能随之浮现。
面对复杂的全球环境,蓝莓产业各方正在积极应对环境与劳动力挑战。商业风险加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,这要求从业者从更长期的视角规划发展路径。
水资源管理、环境可持续性和劳动力成本正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。在主要生产区,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问题日益严重,对蓝莓种植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。
与此同时,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在推动蓝莓生产的机械化、自动化进程。
从人工采摘到机械收割,从传统灌溉到智能水肥一体化,蓝莓产业正迎来一场技术革命。这一转变不仅将提高生产效率,也可能改变全球产区的竞争力对比。
技术创新将成为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。
相关展会
2026年9月2-4日 亚洲国际果蔬展
2026年(具体展期待定) 西班牙马德里果蔬展
2025年11月11日-13日 俄罗斯国际果蔬展
2026年2月4-6日 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