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枝头鲜到世界餐桌,中国水果正以实力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。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(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),2025年上半年,中国水果出口总量达到215.78万吨,同比增长5.69%。量价齐升的态势不仅让“中国味道”飘香海外,也正在重塑全球水果贸易格局。
一起探寻中国水果“出海”的硬核实力!
品种创新:平和蜜柚“六月白”走红新西兰,一颗果子带动一方产业
福建漳州平和蜜柚已有二十多年的出口历史,今年凭借新品种“六月白”再度风靡国际市场。相较于传统白柚,“六月白”果型更大(单果重约4斤)、汁水更丰富,却曾因易裂果难以大规模种植。
当地果农通过改用有机肥成功攻克这一难题,使这款早熟品种精准切入新西兰7-9月的蜜柚空档期,当地售价高达每斤20元人民币(比普通柚子贵6-7元),带动果农平均增收5万元。
科技赋能:平谷大桃“48小时鲜抵新加坡”,物理保鲜纸破解运输难题
保鲜一直是水果出口的痛点。今年,北京平谷大桃首次实现商业化出口,关键就在于一项创新——物理保鲜纸。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这款材料,让桃子即便长途运输也能保持鲜嫩。从采摘到送上新加坡餐桌,全程只需48小时:当天采摘,次日空运抵达,经海关绿色通道快速清关,真正实现了从“枝头鲜”到“舌尖上”的无缝衔接。
新加坡超市通过线上直播展示平谷大桃的饱满果肉,引发抢购热潮,首批5000箱上市即售罄。同样借助技术出圈的还有新疆“疆蜜李”,糖度超过31%,耐储期达45天;以及海南桂花香荔枝,以每公斤40欧元的高价登陆荷兰市场,成为高端水果代表。
市场深耕:印尼70%进口水果来自中国,苹果占九成份额
在东南亚市场,中国水果已成为绝对主力。印尼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印尼进口果蔬首位,其中苹果占其进口总量的90%,葡萄、柑橘等品种也表现抢眼。雅加达水果经销商阿里表示,他的货源中有超70%来自中国,包括雪梨、龙眼和柑橘:“中国水果品质稳定,性价比高,非常受欢迎。”
政策助力:“一带一路”+RCEP释放红利,通关更便捷、供应链更高效
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RCEP协定带来的关税减免与通关便利,极大提升了水果出口效率。例如,云南菠萝通过中老铁路运输,48小时即可抵达泰国,较海运节省15天时间;广西龙眼依托跨境冷链物流,3-5天就能出现在越南超市的货架上。
此外,东北蓝莓、山东樱桃等特色水果也正加速开拓日韩和北美市场,持续丰富中国水果的全球版图。品质升级、科技赋能和政策支持,正共同推动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END
扫码了解更多展会资讯!
扫码了解更多展会资讯!
詹女士:18050255815
相关展会
2026年9月2-4日 亚洲国际果蔬展
2025年9月30日-10月2日 西班牙马德里果蔬展
2025年11月11日-13日 俄罗斯国际果蔬展
2026年2月4-6日 德国柏林国际果蔬展